关于近期做好促进消费工作的通知
面对经济上的压力,国家发改委今天发布了《关于近期做好促进消费工作的通知》。这个很重要也很及时。最近和业内朋友聊天,关于2022年的经济,大家除了对“稳增长”有共识之外,还有两个共同的担心:
一是想要提振消费,是不是马上就能提振起来?所以是迟不如早。
二是全球流动性退潮,国内想要流动性够用,压力到底有多大?国内GDP增速的目标已经很清楚,基本就是5%这个数字。但是面对美联储加息,要想目标实现,还需要一些艺术处理。
一方面,是要给多少钱;另一方面,是钱往哪里投。由此带来,搞老基建、新基建和搞产业投资的侧重以及结合的问题,房地产到底维持到什么程度的问题等。甚至还有,(下半年)国内疫情动态清零和开放国门的关系,也需要兼顾处理好。
针对以上情况,国盛证券的首席策略分析师建议关注:食品饮料、机械、风光储、汽车、军工、电子和航空机场等。我觉得,如果关注航空机场的话,酒店也可以关注。
周五股市简评
周五市场继续不好,上涨的个股只有1528家,下跌的有3030家,所有股票的中位数-1.13%,主要是抗疫概念股在逆势大涨,一枝独秀。年初技术指标进入“熊市”,对整个市场的压制还是比较明显。
因为新的病毒变种输入,国内疫情出现了反复,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人,估计又要被迫就地过年,对经济和生活影响较大。不过好在,感染者有低龄化、无症状人员变多的趋势,说明毒性在进一步消退。我认同张文宏医生说的,当前“可能是新冠大流行的最后一个‘寒冬’”。
这是对的,虽然略有点早。前不久我盘点自己公司管理的产品,发现同样的业绩曲线,不同投资习惯的客户,收益不一样。喜欢在市场好或者业绩好的时候入场、加码的客户收益低一些,喜欢在市场不好或者业绩回落的时候入场、加码的客户收益高一些。
为什么“略有点早”我也说“是对的”?
1、在大趋势向上的前提下,中短期适当逆势,本身符合投资原理;
2、市场跌到什么位置、什么时候结束,没人知道。那么,我们能做的,指数有一定跌幅(比如10%左右)的时候顺手捞一点,基本没问题。
没钱加码的朋友,就是我前两天讲的,有水平的可以适当调仓做弹性;水平一般没把握的,最好只搞指数ETF基金,然后在难受的时候扛着。
投资是讲究节奏的。单纯时时刻刻想着顺势,会导致“过刚易折”。适当逆势,难点在于更考验人性、更需要勇气,希望大家可以慢慢克服对“适当逆势”的恐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