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,“稳增长”概念的基建股又一次表现强势,领涨市场。忘记了是哪家券商去年底说的,其实从“稳增长”的角度,基建只是一方面,还有一个方面是产业经济。今天“专精特新”也涨得不错。
个人觉得,“专精特新”会更有长期潜力,因为不只是受阶段性政策利好刺激,背后更有成长逻辑。成长永远是最重要的,其次是估值。
有人说,新能源、医药等成长赛道以后要不行了。这个观点我不认同。无非是,不要一直抱那么高的预期,以后可以给一个稍微低一点的估值。
比如药明康德,过去动不动七八十倍甚至上百倍估值,以后你就当他30%的业绩增速,只给50倍左右的估值好了。
药明2021年净利润50亿,如果30%增速2022年净利润65亿。对应50倍估值的话,总市值分别是2500亿、3250亿。
最近两天连续大涨之后,药明总市值2889亿元,刚好处于2500-3250亿的中间位置。
简单说,现在看略贵,等年底回头看又会略便宜,还是有一定性价比的。
其他有些行业龙头、大白马公司,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,把过去的估值打个折扣,简单粗暴去评估,就会知道是不是需要惊慌了。
当然,不同业绩增速能给的估值倍数是不一样的。
研究基本面,除了成长和估值,很多东西都不需要过于关注了。就好像研究技术面,除了20日均线和年线,很多指标我已经不那么关注了。
管别人的钱比做自己的钱压力更大,会让我们做更多思考。由此带来的好处,我们不得不更多地去直面更本质的东西,反而有利于我们看得更透彻。
好喜欢《三国演义》的开篇词:
滚滚长江东逝水
浪花淘尽英雄
是非成败转头空
青山依旧在
几度夕阳红
白发渔樵江渚上
惯看秋月春风
一壶浊酒喜相逢
古今多少事
都付笑谈中
我曾经无数次脑补画面,体会上阙词中那种波澜壮阔后的时空宽阔,下阙词中那种多年经历后的淡然超脱。
说什么涨跌,道什么快慢,无非是做对了事情后的必然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