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和大家聊聊已经跌了比较久的互联网行业。我喜欢在行业不好的时候去做研究。这种时候,也许能找到买入的机会。行业好的时候,不需要太多研究,拿着赚钱就行了。
一、最近互联网股票为什么跌
主要是受政策的影响,包括游戏政策(如腾讯)、广告政策(互联网公司基本都有涉及)、反垄断政策、数据安全政策、中概股退市风险、美联储加息、俄乌局势等。
一是过去一些能赚的钱,未来不那么好赚了,比如有些广告业务;二是过去可以放手去做的一些事情,现在不能做了,比如非内生增长的收购。所以,过去的业绩增速好,不代表未来业绩增速还会好,基本面已经发生了改变。由此,还会影响估值和情绪。
美联储加息会导致一些外资回流,对我们成长股的影响,要大于对价值股的影响。因为价值股年年分红,能见到“现钱”,成长股更着眼于未来。
外资为了未来的收益,需要现在付出更多利率成本,相当于预期收益率降低,所以会更倾向于减持成长股。而科技网络股,大多数都是成长股。
加息的时候价值股更占优,降息的时候成长股更占优。
二、互联网企业估值方法
前面讲了一些负面因素。但是,很多科技网络公司股价跌到现在,和5年前差不多,相当于公司多了过去5年的业绩增长作为安全垫。
这时候,我们就要思考,科技网络股估值的锚到底是什么?为什么在“上行”和“下行”的时候,估值差别这么大?上行时,140-150倍估值大家还喊便宜,整个市场在往里冲;下行时,跌到20-30倍估值还喊贵,整个市场都在卖。这是为什么?
原因是:上行周期是相对估值,下行周期是绝对估值。
股市上行的时候,多头能够不停找到验证自己观点的票,因为随便喊个票都在持续涨。而这个时候,空头很难找到验证自己逻辑的票,他们看空唱空的股票一直涨,慢慢空头的声音就消失了。
股市下行的时候则相反。空头会不停找到验证自己观点的票,因为随便说个股票都在持续下跌,多头的逻辑不断被证明是“错误”的,慢慢多头就消失了。
这样带来的结果就是:上涨的时候,多头会说A股票相对B股票便宜,应该涨(而且它就真的涨了),如此循环,结果就是相对估值方式占优;下跌的时候,空头会说A股票比B股票贵,A应该跌更多(而且它就真的跌更多),如此下去,一直跌到绝对估值比较便宜的时候才能慢慢停止。
所以,经常上涨起来是没有天花板的,而下跌的时候,会跌到绝对估值都感觉便宜为止。
换而言之,就是大行情在上涨的时间里,很多股票只看收入增速,不看利润增速;而在下跌的行情里,业绩本身就更重要。
另外,与美股比较,中国的科技网络公司“周期属性”更明显。因为美国科技公司相对更大,能收割全球,更容易平滑周期波动。我们的科技网络公司,大家可以回头去看股价,波动特别厉害,但与此同时,这也给我们获取超额收益提供了来源。
三、互联网股票还会涨吗
综合以上,虽然不利因素还没有完全消除,但是,已经率先跌到业绩能够支撑当前估值的公司,可以跟踪得更紧密了。
中概互联类,比如腾讯这种,即使扣除出售京东的收益,当前也只有不到20倍估值。假设以后增速比过去降低,并且把港股的流动性折价也考虑进去,可能仍能享受15倍估值。因此,可以认为,离“便宜”已经不远,或者已经“不贵”。
网络安全类暂时业绩还不好,看待的视角也会不一样。比如深信服、启明星辰等,需要更多关注业务的改善和宏观的变好。抛开后面股价还有没有下跌空间不说(因为涨跌都容易过头),主要是在时间上,要做好更长期的心理准备。现在,国内降息受到美联储加息的制约,如果这方面缓解,可能会是转折点。
风险提示:上述内容所涉及的股票名称,仅作为案例研究参考,不对您的投资交易构成任何买卖建议,据此买卖,风险自负。股市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!